與世相爭
Sermon • Submitted
0 ratings
· 46 viewsNotes
Transcript
經文:提多書2:11~14
金句:提多書2:13
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 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前言
2022台灣票選代表字為「漲」、「撐」,這些代表字也意味著過去這一年,我們活在一個辛苦又無奈的世代裡,現今世代每一個人為了生活與生計忙碌,總覺得被生活壓的快窒息了,而身爲基督徒我們是否也與世人一樣沒有盼望?今天從提多書中,我們來看保羅對提多的提醒,也如何提醒我們在這個時代當中應該如何的「與世相爭」。
在聖經新約時代克里特是當時希臘的行省之一,而克里特教會並非保羅所創立,有可能是五旬節時在耶路撒冷領受聖靈的信眾帶回(徒二11),那既然非保羅所建立的教會,那麼爲何保羅在(多一12~13)會負面的引用克里特人中的一個本地先知所說的話:「克里特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並且說這個見證是真的。要嚴嚴地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呢?對保羅而言克里特島既然非他所建立,為何對這裡的指責是這麼的負面呢?這樣不也是冒犯了當地的基督徒呢?
我們首先就先從這個島的背景去了解它,克里特是最古老的歐洲「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島上有許多古老的文化,克里特人聲稱克里特島是宙斯墓地的說法也助長了他們騙子的名聲,因為為不朽之神建造墓地的想法是矛盾的。這樣的背景下使得克里特島上的人在道德以及誠信上自然有所偏差,保羅對於群體中,匯集參雜各種文化的影響,並且受到猶太假教師們的教導,所鼓吹的生活與舊世習俗並沒有不同,所以不足以顯現神恩典的工作,因此保羅這封書信雖然是寫給提多的教牧書信,但是也深深的提醒着克里特島上的基督徒已經被神救離這敗壞,就應該活出真正的生活。
在今天證道經文的前後文中保羅述說了很多正面以及反面的道德形象,無非就是要提醒提多在牧養教會時應當讓基督徒與該島的居民,在品格道德上有所分別。
壹、福音將恩惠顯明:多二11
有關信仰及道德上的品格,保羅清楚的指出神已透過耶穌基督翻轉並顯明有關乎真正認識神的福音教導而產生的生活行為。顯明這一字詞含有「顯露」上帝啟示性的恩典與親身經歷的意思,保羅使用顯明這一個字的原意用「動詞」來表示,特指以一種人所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所顯示出來,就像原本模糊不清的事務現在透過耶穌基督視線突然變得清楚了。在多三4~5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這種恩惠的顯露就如同是一股強而有力的光,直接照射在原本密不透風的黑暗房間中,使得房間裡的角落各處都清楚可見,也因為這種顯明,使得我們有了過去與現在和未來的判斷與認知,因此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清楚保羅要對提多所表達的涵義。
一、在認知上:彼得在十二位門徒中常是為首的,他的性格和行為都是喜歡帶頭的,是一個表露情緒感覺的人,他做事急促、衝動、慷慨激烈;他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在他看來,事實的邏輯一經確認後,便會立即行動,有時也會先行動而後思考。因此,有些事犯錯後難免懊惱難過。當彼得看見耶穌在海上行走,他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從這句話,看見彼得的思維限制了耶穌所能作的事,因此,耶穌沒有拒絕彼得的勇敢,耶穌挑戰彼得,對他說:「你來吧!」當彼得的腳跨到船外,對他來說是生命裡的突破,因為他願意聽主的話,他也能在海上走。在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面對未知旅程感到害怕,但仍選擇接受挑戰時,祂會引導我們進入更豐盛的生命。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成為基督徒後,也有越來越多新的夢想、新的願景,並以信心勇敢接受挑戰,因著主耶穌是一位「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救贖主,讓我們也一同倚靠祂的恩典,更新自己改變這個世界。無論我們正處於人生的哪種風暴中,願我們勇敢面對挑戰,並有從神而來的平安。
二、在情感中:我們也因著耶穌基督而成為我們原來向下沉的生命,此時轉而被神拉起,就如同人身陷在泥沼時,無論我們如何掙扎,都還是往下沉淪的無助感,因為被大力從深陷的泥沼中拉起,脫離了那使我們無可自拔的綑綁和轄制,因此在情感上我們可以說是深深的體會到那一種被神救贖翻轉的愛。
三、在意志裡:神的救贖不單單只是頭腦或者是感性的認識與經歷而已,這份救贖已經刻畫在我們的生命中,隨時隨在的驅動我們,使我們因為看見自己的缺乏,而清楚神將這使人完全的能力內住在我們之中,進而接受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這種意志上的能力使我們可以去分辨什麼是神要的,什麼事是神所厭棄的,因著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的大能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有抉擇的能力。
我的父母親是盲人,所以相對於一般家長具備的衛生教育常識比較不足,例如我小的時候看東西是模模糊糊的,但父母也不清楚我的視力狀況,而我自然也就習慣這樣看不清的生活,直到上了小學,做了視力檢測才知道我有近視和閃光的問題,於是我的父母帶我去配了眼鏡,當我戴上眼鏡那時,我才有知道原來正常的視力是如此清晰,這就好像是神主動的將為我們戴上純正信仰的眼鏡,使我們得以看見祂的恩惠。
貳、福音能煉淨更新:多二12~13
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不但完全地接受上帝已經實現的恩典,並且在接受福音後馬上竟能夠領取生命的更新,並且期盼上帝未來給予的,就像是眼睛清楚的看見,有福的生命時,接下來保羅使用教訓這一個字詞,強調上帝已經在我們身上工作,教訓的原意含有教導、訓練、造就、教育及養育不只是提供資料,也包括應用的層面,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把原本的不合神喜悅的觀念思想給屏除,就如同一個運動員,要能夠達到進入比賽時的狀態,不論是在體力、反應及身心狀態,都需要每日反覆的訓練,把原本不正確會妨礙選手的姿勢或習慣剃除,訓練正確地運用身上各部位的肌肉與與體能,日復一日不停地將這樣的鍛鍊,將身體成為一個肌肉記億的反射動作,才能在選手上場比賽時達到最佳狀態。
神對我們生命的訓練就像是一種「復冰現象」,這是一種固體在受到壓力時熔化,在壓力消失後又重新凝固的現象。上帝藉由基督的十字架不斷地重壓我們這些彷彿像冰塊的子民,將基督榮美的形象一點一點的壓入到我們身、心、靈裡面,使我們由內在就能夠散發著這些品行。聖經提到在今生成為自守,公義,敬虔的心態與實現。這樣的訓練會使得我們產生不同的生命品質,將過往使我們感到羞愧的自我轉而成為使我們成為剛強,這樣被上帝所調教的生命會呈現三種面向。
一、對己忠誠:將自己完全的交給神,誠實的面對自己,發現自己內心幽暗之處,藉由 神認清自己的軟弱和缺失,並藉着神的能力能夠在自我的個性的缺乏上補足,在面對自己時不過於高估自己但也不輕看自己的不足,就如改革宗神學家加爾文所說能夠認識神就會越來越認識自己,因此誠實的面對自己將有助於自我的健康形象,也能夠以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來與他人相處。
二、對人忠實:與其他人相處時能夠真實的面對,不虛假不虛偽不辜負於他人,對於人能夠坦然的面對,不會因為利益或自己想得到的而欺騙或偽裝。相信每一個人都不希歡被欺騙被惡待,相同的對人忠實也是反映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就如同(多二9~10)說到僕人不要頂撞主人不可偷取主人的東西,在當時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人口當中有四分之一是奴工,因爲當時的羅馬社會除了貴族以外,中產階級的平民常常是沒有工作沒有飯吃,因此有許多人會選擇去當奴僕,奴僕並非今天只有作家裡的雜事,有許多奴僕擁有高知識,他們的工作是幫主人做管理家業的工作,許多奴隸比主人具有更高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有些甚至是醫生、會計師、教師、哲學家、經理、書記、抄寫員,所以許多時候如果沒有對主人有忠實的心,都會造成主人家產的虧損,也因此保羅在此特別交代,基督徒必須要對人有忠實的品格。
三、對神忠心:對於忠心與敬虔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或許有的人會分傳道人和信徒對神敬虔的程度而定,或許有的會將敬虔視為一種量度,但忠心不是一個外在的表象,而是由內自發的情感認識神的本質,「認識」這一個字有著極度親密的關係,就如同創世記中亞當與夏娃同房,神在舊約時期將以色列當成自己的妻子,而新約時期教會也是基督的新婦,忠心的表現就像婚禮時那一句我願意,所意涵的是永恆不改變的誓言,沒有甚麼事物會代替這份誓言。
過去還未接受福音的我們,都會自認沒有做出任何違反道德或犯罪的行為,但就像上帝在訓練祂的子民時,會將基督耶穌的生命刻印進入到我們的內在,以往所看不見的雜質都會被一一篩出,直到了基督面前,得到那一句你這忠心又良善的僕人那一句讚許。
參、福音必堅立選民:多二14
保羅在這裡將基督捨身所贖回來的選民與熱心為善連接一起,可見基督徒的這一個核心身份是要與未信主的人所活出來不同的生命,成為神的選民也是因為被基督救贖而成的結果,基督徒能夠樂心為善主要是被神火熱的聖召所感化,成為熱情而忠心的追隨者,行神眼中有用的、美麗的事,屬神的子民在這一個世界中與人相處是一個善行的熱心者,這裡指出了我們既是世上的公民,又具有神國子民的雙重身份,也因此在基督徒的身上應該是更具備合乎在這世界上的高道德感、服從道理的要求,雖然標準高但是基督耶穌這一條道路已經將我們帶到這個職分中,在保羅的原意當中,「為善」是用複數表達,代表所有的善工都是透過擁有各樣恩賜的人同心合意的完成,透過群體而脫離敗壞的環境,更是透過善行來表達潔淨之意。
熱心善事在保羅對提多的吩咐中,不單單只是我們字面所見到的做好事,而是經由教會內弟兄姐妹每一個人使用不同的恩賜來服事,進而將本來被世界所同化的觀念給改正,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要有對信仰的忠誠,進而由群體來影響社會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因為耶穌基督的捨身換來神對子民的揀選,其目的除了得永生,更重要的事今生所行。
當我們重生得救的那一天起就被賦予一個任務,一個持守真理並且在教會群體中發揮恩賜彼此服事,對個人、家庭、教會、社會帶起具有影響力的使命,一個認知自己身分上與世界環境不同的選民,會對於聖經中的選民相當的熟悉,並且這是一個蒙神揀選的群體,為著福音的緣故,會求聖靈來添加使我們生命中不足的部分,對於聖經中的道德標準會有感而遵行,對於聖經中的道理會覺得扎心而極力去實踐,而對於聖經中耶穌基督的道路雖難走卻會去奮不顧身地持守,因為相信 神必定會堅固我們。
肆、結語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也是歷年來海拔最高的奧運主辦城市,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一個來自坦尚尼亞的選手,約翰·史帝芬·阿赫瓦里適應不良,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
慢慢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還在堅定地跑著,因為他覺得比賽尚未結束。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拼命跑下去?阿赫瓦里顯然毫無準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國家派我飛5,000英里來墨西哥城,為的不只是讓我能夠起跑;他們從5,000英里之外送我過來,是要我完成這場比賽。」
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基督成為代罪羔羊不僅是聖經中信仰上的一個知識,而是要我們活出與世界有不同的生命,今天我們與世界相爭的不是功成名就,也非權力,所爭的是真理所帶來的真生命,福音所改變的真生活,弟兄姐妹你我就像阿赫瓦里一樣,被派任代表參與了這場比賽,縱使一路上許多難關在前頭,障礙困難重重,但福音驅動著我們「突破更新」,我們需要被神的話語使我們靈裡高「漲」,需要被基督耶穌「撐」住,你我要完成這場比賽嗎?
◎小組討論題目:
1.請分享您信主後被神除去了甚麼原先擺脫不掉的生活?
2.上帝對您的救贖呼召是否能夠用在每日的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