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盐光同工会第一堂 (2)
Sermon • Submitted • Presented
0 ratings
· 3 viewsNotes
Transcript
一、新人与旧人的生活(四17~五14)
一、新人与旧人的生活(四17~五14)
1.经文分段与写作技巧
A 旧人和新人(四17~24)
B 新生活的守则(四25~五2)
C 光明之子的生活(五3~14)
2.研读注意
A.本部分紧接四章1至16节,但内容着重实际的行为操守。
B.四章1 7至2 4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四章17至1 9节和四章20至24节,前者从负面劝勉信徒不要像外邦人般生活,后者则正面地鼓励信徒要学效基督耶稣的生活模式。
二、本地撮要
二、本地撮要
以弗所书 4:17 “17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17a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17节) — — 保罗说这话是逐渐增强语调,把论点推至高峰,一方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凸显之后所说的话。由此可见信徒的行为生活,在保罗眼中是重要的。
17b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17 节) — — 保 罗在第四章开始,劝勉以弗所信徒的行为生活,他首先教导他们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 一 的心( 四 3 ) , 其 后 话 题 转 到 信 徒 的 合 一 (参四4~16)。到了四章17节,保罗重复四章1 至3节的主题,从反面角度劝勉信徒在生活行为上要与外邦人有别,不要像他们一样过着虚妄的生活。
保罗强调他们不要再像外邦人 … … 的心行事,这是犹太人一贯 的表达方式,在利未记二十章23节和申命记十八章9节都出现过, 流露了犹太人对他们非犹太人的看法。
保罗在四章17 节对以弗所信徒的劝勉,只表示他们仍有软弱的时候,容易回复信主前的老模样而已,并不表示他们完全没有经历改变。
以弗所书 4:17–19 “17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18 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 19 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四 章 1 7c 至1 9 节在原文是有很清楚的连锁关系 ,心理刚硬是无知的源头,而无知导致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这 些人行为的特点是心地昏昧和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 他们既然良 心 丧 尽 ,带来放纵私欲 ,最后的结果是人变得贪行种种的污秽 ;这一连串关系上的特点,只因翻译的缘故,未能显示出来。
无知和心里刚硬虽然可以分别用来形容人的理性和感情,但在保罗的思想之中,两者的界线不像今天那么清晰。在犹太人的思想 中 ,无 知并不是指缺乏知识,而是指不愿意接受知识,因此心里刚 硬可以看为是导致无知的原因。在四章18节,无知和心里刚硬的对 象不是一般的事物,而是神;故这处经文,可以看为是罗马书一章21节人虽然知这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的脚注。
虚妄一词意思是指人生因为没有神而变得漫无目的,在罗马书 八章20节,保罗也曾使用这词来描述宇宙万物因人的罪而处于与神 隔绝的景况。至于虚妄的心,心这词在原文中跟第18节心地昏昧、心里刚硬和第19节良心的心都不一样,反而与罗马书十二章2节心 意更新而变化的心意相同。因此保罗在这里,虽然以存虚妄的心行事来描述外邦人的生活,但从他的用字来推想,保罗是暗示外邦人可以摒弃这虚妄的心 ,使之更新而变化。这词在以弗所书出现了两次 , 除了四章17节之外,另一次是四章23节(《和》译作心 志),保罗在那里所强调的,同样也是要信徒将心志改变更新。
良心丧尽在整本新约只出现一次,原来的意思是指皮肤硬化 , 因而失去了感觉。《和》的良心丧尽和《新》的「麻木不仁」都分别加上了良心和不 仁两个带伦理意义的词汇,容易令读者望文生义, 误以为是指对其他人的遭遇漠不关心。但这词主要是指人对罪恶失去了敏锐的反应,感觉不到罪恶对自己会造成的伤害,也不会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羞耻,因此不懂得抗拒罪恶的引诱。由此可见,《和修》把良心既然丧尽改为「既然他们已经麻木」是较为可取的。
心地昏昧是指外邦人的心思和意念变得盲目,无法认识真理,这与保罗在 一 章17至18节以真知道他和心中的眼睛被照明来形容信徒,刚好形成对比。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中的隔 绝也曾出现在二章12节,《和》的翻译是在以外 ,同样是用来描述外邦人信主前的身份。神所赐的生命原来是神 的 生 命,这个词组难免使读者感到奇怪,因为与神隔绝是较自然的表达方式,所以有些学者把神的生命解释为神所赐的生命 ,而除了《吕》和《思》分别保留「神╱天主的生命」之外,其他中文译本都把这词组翻译为「神所赐的生命」。
乍看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好像互相平行, 放纵与贪行平行,而私欲又与种种的污秽平行;但正如我们在上面指出,放纵私欲是因,而贪行种种的污秽是果,因为人放纵私欲,因此变得爱行 污秽不洁的事。还得留意的是,贪行在中文是副词加在动词之前,但保罗原来的话不是这样,假如我们从原文直译过来,这句话会变成在 贪心中行种种的污秽,显示保罗在这里并不是列出两项罪恶,而是 三项,包括私欲、污秽和贪心。私欲指放荡不羁的生活,往往与不受约束的性行为有关;污秽也常与性扯上关系;最后,贪心可以指不知足的追求。正如旧约中的十诫,除了禁止人贪恋别人的财物,也禁止人贪恋别人的妻子,故此犹太人往往把贪心与性的罪行连上关系, 而贪心一词在这里与污秽一 同使用,因此应该是狭义指出人对性欲有不正常的、贪得无厌的态度。
保罗在罗马书对外邦人的生活有颇详细的描述,而内容与以弗所书的描述也有不少共通之处,明显的例子有三处: 虚妄的心、心地昏昧和放纵私欲 … … 种种的污秽分别与罗马书一章21 至 2 4 节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和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都很相似。不过,两段经文也有明显的分别,就是罗马书是神任凭(任凭与放纵在原文相同)外邦人行污秽的事,在以弗所书则是外邦人主动放纵自己,任凭自己过着不受约束的生活。由此可见,保罗在以弗所书把失当的行为,都归因于人本身的问题。
以弗所书 4:20 “20 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
以弗所的信徒不会像外邦人般行事, 因为他们学了基督 。值得留意的是,学习一词一般来说不是指仿效别人,而是增加客观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对象,一般都是事物、知识、 技能。以人物作为学习的对象,在新约之前的希腊文献是没有记载过的,即使在新约圣经也只有这么一次。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虽曾勉励信徒要效法基督,但效法的内容,是像基督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十33),而不说直接「学习基督」。2因此,一般学者都把学基督看为是学习福音书上所记载有关基督耶稣的事情,亦有学者透过歌罗西书了解学了基督的意思,把这句话理解为是信徒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 西 一 6 ) , 并与接受了主基督耶稣的意思相同(西二6)。无可否认, 学了基督是不常见的表达方式,
以弗所书 4:21 “21 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
保罗并不是指信徒听过基督耶稣的讲道和教导,而是广泛的表示他们听过祂,其中除了教导和道理外,也包括祂的身分和十字架救赎的工作。至于领了他的教 ,乍看好像是指信徒曾经直接接受基督耶稣的教导,但以弗所教会的外邦信徒,实在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前者指他们信主的时刻,由于借着听到有关耶稣的信息,以致他们决定接受福音;后者则是指他们信主后得到进一步有关信仰的教化,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即是学基督的完整含义了。
学了他的真理,”
明白保罗想要表达的,是指信徒 听了基督耶稣的道、领受祂的教导,因为在祂里面有真理。还有值得留意的是, 学了他的真理这句话,是需要表现于行动、实践的,因此真理一词并不局限于头脑上的认知,也包括以行动来响应。
以弗所书 4:22 “22 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
脱去一词也出现在罗马书十三章12 节和歌罗西书三章8节,两处经文同样是劝勉读者要有所行动。前者是保罗教导信徒要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后者则要求 信徒脱去³淫乱、污秽、恼恨和愤怒等行为(参西三5~8)。不过,以弗所书跟这两段经文的重点有所不同,保罗在这里想强调的,并不是要信徒像脱去衣服般放弃一些外在的行为,而是要他们脱去旧人,这种表达方式,保罗以此强调信徒的行为模式需要改变,而且是整个人的更新改变。
他在四章1节先劝勉信徒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然后在四章17节进一步教导信徒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最后他表明信徒不是单单放弃错误的行径便足够,还要做合神心意的事情,就是要脱去 … … 旧人。换句话说,当我们信主后,不单要改变我们的行为,就是整个人也要经历一次彻底的改变。
以弗所书 4:23–24 “23 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 24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脱去旧人和穿上新人在原文中所用的进行模式,是指单一 的行 动,即表示人信主后,只要一次的行动,便可脱去旧人和穿上新人。然而 ,心志改换 一 新则与上述两句不同,是不断进行或经常重复的动作,表明信徒需要经常省察自己的行为,因而今日的我,胜过昨日 的 我 。脱去旧人和穿上新人 ,是指人生一次性的彻底的大改变,与 整个做人的方向有关,不需要重复去做;而心志的改换,则与外在的行为有关,必须经常更新,期望可以活得更像基督。
24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保 罗 以神的形象描述新人保罗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人既然照着神的形象而造,因此人必须像神,但人怎样才能像神呢?他在五章1 节会有详细的解释,但在这里,他先以仁义和圣洁来描述神的性情。
仁义和圣洁除了可以用来描述神的性情之外,也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性情。若用在神身上,仁义指祂坚守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而用在人身上,则是指在人与人彼此的关系中,能存着爱心善待对方、承担对方的困难,不轻易为环境条件所动摇。此外,神是圣洁的神,因此人要追求圣洁(参利十一 44~45 )。仁义和圣洁分别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 也是信徒在生活行为上要兼顾的。这两个经常出现在保罗书信中的字词,若注意它们之间不同的含义,就更能阐发保罗丰富的信息。保罗在这里亦告诉信徒,他们能够追求仁义和圣洁,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是照着神的形象所造,因此可以把神的性情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