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上帝同在的安息

Sermon  •  Submitted   •  Presented
0 ratings
· 5 views
Notes
Transcript

前言

弟兄姐妹,大家平安!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神的道。今天我们要思想的题目是《享受上帝同在的安息》,经文是马太福音12章1到14节。
说到“安息”,你们会想到什么?是周末睡个懒觉,还是放下手机静静地待一会儿?这些都不错,可是有时候我们发现,即使停下来,心还是静不下来。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疲惫的东西——忙碌的日程、复杂的关系、心里的压力。我们都想要安息,可真正的安息在哪里?今天,耶稣要带我们看到,安息不只是身体的休息,而是心灵的平安,是在祂同在里得着的自由和喜乐。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作为一个服事者,我常常忙于活动、计划、辅导,觉得自己停不下来。有时候忙到晚上,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心里还在想:“这件事还没做完,那个人还没回复。”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感受?但感谢主,祂的话提醒我,安息不是我赚来的,而是祂给我的礼物。今天,我们就从马太福音12:1-14来看,耶稣如何显明祂是安息日的主,如何邀请我们进入祂的安息。
好,我们读完了。这段经文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门徒在安息日摘麦穗,一个是耶稣在会堂医治手枯干的人。两个故事里,法利赛人都跳出来指责耶稣,可祂的回应却让我们看到安息的真谛。接下来,我们就从经文的核心原则开始,一步步思想。

真正的得安息从哪里来?

让我们先从马太福音的结构中找到一个重要线索。十一章末尾,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句应许感动人心,但它不是一句抽象的属灵安慰,而是进入第十二章时就立即面临了一个现实的挑战:什么是“得安息”?什么又是“守安息”?耶稣面对的,是一个文化、神学、属灵、宗教权威交织的巨大问题。
安息日,是犹太人的身份象征,是律法中不可动摇的核心,而耶稣,却在这个“红线问题”上做出惊人的宣告与行动。

一、耶稣是安息日的主

1. 麦田里的争议:怜悯胜于规条(12:1-8)

出埃及记20:8-11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
第1节说:“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田经过。祂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这画面很简单,对吧?一群人走路走饿了,看到麦田就摘点麦穗,搓一搓,吃下去。换成今天,可能就像我们在路上饿了,顺手买个三明治一样自然。
可第2节,法利赛人却不干了。他们说:“看哪,祢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为什么他们这么激动?因为安息日对犹太人来说太重要了。出埃及记20:8-11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是神的命令,本来是为了让人休息、亲近神。可到了耶稣的时代,法利赛人把这个命令加上了很多细则。他们说,摘麦穗是“收割”,搓麦穗是“打谷”,都是工作,违反了安息日。他们觉得,这样守规条才是敬虔。
耶稣怎么回应呢?祂没有跟他们吵,而是给了三个例子。第一,祂说:“你们没有念过大卫所做的事吗?”(第3节)。撒母耳记上21章,大卫逃命时饿得不行,带着几个人跑到圣所,问祭司有没有吃的。祭司说:“只有陈设饼,是献给神的圣物。”大卫吃了,神没有责怪他。为什么?因为神看重人的生命,怜悯比规条重要。
第二,祂说:“你们没有念过律法上记着,祭司在安息日工作却无罪吗?”(第5节)。利未记24:8,祭司在安息日要换陈设饼、献祭,他们忙得很,可神说他们无罪。因为他们在服事神,这比字面上的“不动工”更重要。
第三,祂引用何西阿书6:6:“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第7节)。这句话是旧约先知对以色列的责备,神说,祂不要人只守外面的仪式,祂要看到人心的爱和怜悯。希腊文里的“怜恤”(ἔλεος)是神对人真实爱心的要求。神说,祂不要人只守外面的仪式,祂要看到人心的爱和怜悯。
然后,祂说了最震撼的一句话,第8节:“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弟兄姐妹,这句话太关键了!耶稣在说,安息日的规矩不是最重要的,人的需要更重要。祂有权柄告诉我们,安息日是怎么回事。祂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显明律法的心意——让人得益处、得自由。

2. 会堂里的医治:行善彰显安息(12:9-13)

再看第二个场景。第9节:“耶稣离开那里,进了他们的会堂。”第10节,有一个手枯干的人在场。法利赛人问:“安息日治病合不合法?”他们不是真想讨论,而是想设陷阱,找理由控告耶稣。
那个手干枯的人,可能已经很久没办法正常生活了。想象一下,他的手不能动,不能拿东西,不能工作,甚至不能抱自己的孩子。他一定很痛苦。可法利赛人不在乎,他们只关心耶稣会不会“犯规”。
耶稣怎么回答?他先问:“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第11节)。这问题很实际。当时的犹太人有个传统,如果牲畜有危险,即使是安息日,也可以救它。耶稣接着说:“人比羊何等贵重得多呢!所以在安息日行善是合法的。”(第12节)。
然后祂对那人说:“伸出手来!”那人一伸手,手就复原了,像另一只手一样健康。第13节说得很清楚:“那人伸出手来,手就复原了。”这太奇妙了!耶稣没有用神学辩论压倒法利赛人,而是用一个温柔的医治行动,彰显了安息的真实意义——让枯干的生命恢复。

3. 核心真理:耶稣的主权与怜悯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法利赛人把安息日看成冷冰冰的规条,可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祂还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祂有权柄重新定义安息。
“人子”是什么意思?这是耶稣常用的自称,来自但以理书7:13-14,指那位有天上权柄的弥赛亚。耶稣在说,祂不只是解释律法的人,祂是制定律法的主。第6节还说:“在这里有比殿更大的。”圣殿是神同在的地方,可耶稣说祂比圣殿更大,因为祂就是神自己。
弟兄姐妹,耶稣让我们看到,安息不是守一堆“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规矩,而是享受上帝的怜悯和恩典。摘麦穗是为了填饱肚子,治病是为了恢复生命,这些都是上帝喜悦的事。耶稣是安息日的主,祂要把我们从规条的重担里释放出来,带进祂的安息。

二、安息的意义:怜悯与生命的恢复

好,我们明白了耶稣是安息日的主,那祂要给我们的安息是什么样的呢?这是第二个大点:安息的意义是怜悯与生命的恢复。让我们从经文里再挖深一点。

1. 怜悯是律法的心意

法利赛人盯着字面:不能摘麦穗,不能治病。他们把安息日变成了负担。可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第7节)。这句话引自何西阿书6:6,是神对以色列的呼召。神说,祂不要人只守外面的仪式,祂要看到人心的爱和怜悯。
想想大卫的例子。他饿了,吃了陈设饼,那是献给神的圣物,按律法他不该吃,可神没有责怪他。为什么?因为神看重人的生命。祭司在安息日工作,也是一样,他们是为神服事,所以无罪。耶稣用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安息日的目的是让人得益处,不是让人受捆绑。
再看医治的场景。那个手枯干的人,可能坐在会堂的角落,低着头,不敢看人。他活得很辛苦,可法利赛人只关心规条。耶稣却不一样,祂看见那人的需要。祂说:“人比羊何等贵重得多呢!”祂用羊掉坑的比喻,提醒我们,怜悯是律法的核心。
弟兄姐妹,神设立安息日,不是要我们变成机器人,而是要我们得自由、得恢复。耶稣说:“在安息日行善是合法的。”祂把焦点从“不能做什么”转向“能为别人做什么”。怜悯是律法的心意,也是安息的本质。

2. 安息带来生命的恢复

怜悯不只是理论,耶稣用行动显明出来。那个手枯干的人,伸出手,耶稣就医治了他。这不只是身体的医治,更是生命的恢复。他可以重新工作,重新拥抱家人,重新活出尊严。
想想看,如果你是那个人,耶稣对你说:“伸出手来。”你会有什么感觉?你可能会想:“真的吗?我这样的人也能得医治?”可耶稣没有犹豫,祂的能力和怜悯改变了那人的生命。这就是安息的意义——让枯干的生命复原。
我想到自己服事留学生的经历。有一次,一个学生来找我,他说:“陈牧师,我觉得很累,学业压力太大,签证又没着落,我不知道怎么办。”他就像那个手枯干的人,觉得自己没办法再撑下去。我和他一起祷告,把重担交给主。后来他告诉我,那一刻他感受到一种释放,好像心里有了一点光。这就是耶稣的安息带来的恢复。
弟兄姐妹,耶稣是安息的源头。祂在马太福音11:28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祂的怜悯医治我们,祂的主权掌管我们。真正的安息不在律法里,而在耶稣身上。

3. 法利赛人的对比:刚硬失去安息

可悲的是,法利赛人看不到这一点。第14节说:“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面对超自然的医治,他们没有惊叹,没有悔改,反而想杀耶稣。为什么?因为耶稣挑战了他们对律法解释权的垄断。他们宁可一个人枯手一生,也不愿“律法的边界被动摇”。
这提醒我们一个可怕的属灵陷阱:当我们的敬虔没有怜悯,当我们的真理没有爱,我们就可能成为逼迫耶稣的人。法利赛人守规条,却失去了安息的喜乐。耶稣要我们看到,安息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温暖的怜悯和生命的恢复。

三、活出上帝的安息

好,最后,我们来思想第三个大点:我们该怎么享受上帝同在的安息?耶稣显明了安息的意义,现在轮到我们回应祂的邀请。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简单又实用。

1. 放下规条的重担

第一,放下规条的重担。法利赛人盯着“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结果失去了安息。我们有没有也给自己加了规条?“我得把所有事做完,才能休息。”“我得表现得好,神才会接纳我。”这些想法让我们很累,对不对?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挣扎。服事中,我常觉得自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对不起神、对不起人。可有时候忙过头,反而忽略了身边的人。耶稣说:“到我这里来。”祂不要我们靠自己撑下去。祂的怜悯告诉我们,安息不是赚来的,是祂给的礼物。
怎么做呢?每天花点时间安静下来,对主说:“主啊,我累了,我把这些交给你。”也许是读一节经文,比如马太福音11:28,默想祂的应许。你会发现,心里的重担轻了,安息就来了。

2. 活出怜悯的生命

第二,活出怜悯的生命。耶稣在安息日行善,我们也当如此。安息不是自私的休息,而是让我们有力量去爱人。
比如,你看到一个朋友很疲惫,你可不可以停下来问一句:“你还好吗?我能为你做什么?”或者家里有人忙不过来,你可不可以帮一把?这些小事,就是在安息里行善。耶稣医治手枯干的人,我们也可以用祂给我们的安息,去祝福别人。
我在服事留学生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机会。有个学生告诉我,他因为考试没考好,很自责。我没有说:“你应该努力点。”而是陪他聊了一会儿,祷告了一会儿。后来他说:“谢谢你,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孤单了。”怜悯不难,就是愿意停下来,看见别人的需要。

3. 信靠安息的主

第三,信靠安息的主。耶稣是安息日的主,也是我们生命的主。祂能医治,祂能供应,祂掌管一切。那个手枯干的人伸出手,耶稣就改变了他的生命。我们也一样,把自己的难处交给祂,祂会给我们出路。
我想到一个妈妈的故事。她每天为孩子担心,睡不好觉。后来她开始每天祷告,把孩子交给神。慢慢地,她发现自己能睡着了,因为她知道,神在看顾。这就是信靠带来的安息。
怎么信靠呢?每天来到祂面前,祷告,读祂的话,享受祂的同在。你可以挑一节经文,比如今天第8节:“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默想一下:“主啊,祢掌管我的时间,祢掌管我的生命。”你会发现,祂的安息不是一天的假期,而是随时随地的平安。

4. 恢复与神的亲密

第四,恢复与神的亲密。耶稣医治手枯干的人,不只是医治身体,更是恢复那人与神的连结。安息日的目的,是让我们停下来,与神亲近。可我们有没有把主日变成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享受?
我很喜欢17世纪清教徒巴克斯特的一本书,《圣徒永恒的安息》。他身体很弱,随时可能面对死亡,可他写下对天国的渴望。他说:“永生上帝是他圣徒的福祉与安息,求祂藉这默想将我们属肉体的心变得属灵,将我们属世的心变得属天,使我们能深爱祂,以祂为乐。”
弟兄姐妹,我们的主日敬拜,是不是也在遇见这位永生上帝?我们可不可以像巴克斯特一样,花时间默想、祷告,把心从地上带到天上?你会发现,当你与神亲近时,真正的安息就充满了你的生命。

呼召

弟兄姐妹,耶稣是安息日的主,祂用怜悯和权柄,把我们从规条的重担里释放出来,带进祂的安息。法利赛人因规条拒绝耶稣,可我们不必如此。今天,祂邀请我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也许你现在很累,也许你的心像那只枯干的手,祷告冷淡,服事疲乏,信心低落。没关系,耶稣看见你。祂知道你的饥饿,像门徒摘麦穗一样,祂要喂饱你。祂知道你的软弱,像那个手枯干的人一样,祂要医治你。祂说:“伸出手来!”你愿不愿意今天对祂说:“主啊,我愿意来,求祢使我得安息”?
愿我们不只是守主日,而是真实进入“主日的主”的同在。愿主的爱让你安息,主的手触摸你,主的灵更新你。最后,我想用巴克斯特的祷告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主啊,让我预尝那荣耀的国度,在祢呼召我前,让我心常与祢同在;求祢不要耽延,让我不要贪恋世界的荣华,而是喜乐地、坚定地奔跑向祢所预备的永恒的安息。”
让我们一起低头祷告,把自己交给祂。

祷告

主耶稣,感谢祢是安息日的主,感谢祢用怜悯和恩典呼召我们到祢面前。祢知道我们的疲惫,祢知道我们的需要。求祢帮助我们放下自己的规条,活出祢的怜悯,信靠祢的主权,恢复与祢的亲密。让我们每天都能享受祢同在的安息,活出祢的荣耀。奉祢宝贵的名祷告,阿们。
Related Media
See more
Related Sermons
See more
Earn an accredited degree from Redemption Seminary with Lo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