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的人有福了
經文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5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只是沒有進去。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裏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12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裏。」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15耶穌問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引言:
上星期牧師講的道,把耶穌受難時的表現和他一開始在登山寶訓中的教導連接起來,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經歷,正是人為義受逼迫的終極版本。天國八福中,為義受苦的過程雖然難受,不過卻是有福的,因為將得到進入天國的回報。今日是復活節主日,我們慶祝主耶穌得勝死亡,他為我們復活了。今日的經文記敘耶穌復活後最初的一個片段,敘述中除了主耶穌和兩個天使之外,還有三個和耶穌十分親近的人,一個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另外兩個是主的門徒:彼得和主所愛的門徒,也就是福音書的作者:使徒約翰。
這三個人在經文中的表現,其實可以和八福中另一個有福氣的表現:「清心」連接起來。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就在主耶穌復活的清晨,有一個人,用她的行動和說話,向我們顯出甚麼是「清心」的表現。她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另一方面,她的同伴、耶穌的兩個門徒,他們的表現也反映出「清心」對屬上帝的人十分重要。透過這三個人物,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清心」的人。
馬利亞是一個清心的人:清心的意思
從聖經的描述中,我們知道馬利亞是一個清心的人。20:1記載馬利亞在星期日的早上、天還黑的時候就去到耶穌的墳墓那裡。她看見一個空墳墓。到最後,她在v18向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馬利亞是一個可以從看見空墳墓,然後又在那裡看見主耶穌的人。彼得和約翰同樣都見到空墳墓,卻似乎因著一些原因令他們和主耶穌在那個時刻失諸交臂,要等到耶穌後來向其他門徒顯現的時候才見得著。
馬利亞從看見空墳可以看見主耶穌,不是她明白耶穌會復活,空墳墓對她沒有任何神學意義。她看見空墳墓後,關心的只是「耶穌的身體在哪裡?」馬利亞最初的三句說話都在問主究竟在「哪裡」?馬利亞非常關心主耶穌,使她有一種動力,讓她從看見空墳後就一心要尋回主耶穌。「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對上帝「清心」的人,應有好像馬利亞對主耶穌一樣的特徵,時刻關心上帝在哪裡,以致能夠敏感生活中各種記號,從中認出上帝的作為,確認祂就在那裡。
聖經中馬利亞也是一個縱別人放棄離開,仍然堅持守候的人。她對主心意堅定,這是她清心的另一種表現。有一首廿多年的流行曲我和意玲都很喜歡,叫做《甜甜廿四味》。歌詞的開首是這樣的:「人人望見掉頭走,但我依然跑上前。為了今天的我,有我信念,耕種在瘦田。」馬利亞的情況也有點相似。她看見空墳,認為耶穌給人取去,就通知彼得和約翰。他們一起去到那裡,兩個門徒看到墓穴的景象之後,都相信馬利亞的說話。問題是,他們不認為可以做甚麼,也沒再深究下去,於是他們回家去了。彼得和約翰可能是馬利亞除耶穌外最信任的人,可是他們都掉頭走了。連最為主賣力的門徒和主所愛的門徒都放棄離開,還有甚麼支持馬利亞繼續堅持?但她卻堅持留下,站在墳外面哭。縱無人願意,仍願意跟隨,這就是馬利亞的清心。
馬利亞第三種清心的表現在於她對主的順服。馬利亞首先見到復活的主,她愛主的心也許比其他門徒更大,不過她並不因此比其他人更有地位、更有權柄。耶穌沒有差遣她特別去做甚麼,只吩咐她去告訴其他弟兄他要升天見天父。反而是那些弟兄後來蒙主差遣、受聖靈,主給他們權柄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馬利亞並沒有較計甚麼,只按照主的話而行,沒有爭競的心。
清心的人,就是那些為主默默耕耘,不求自己的益處,只照上帝的心意而行的人。在教會中,我也常常見到有些弟兄姊妹默默事奉,教會哪裡有需要,他們就會馬上上前去幫忙,卻從不計較甚麼名分。我為他們的清心感恩。
馬利亞清心的表現,在於她對主的專注、堅持和順服。這些都是建立屬靈生命的基礎元素,其重要性,從彼得和約翰的表現可以反映出來。
彼得和約翰的表現對比馬利亞的清心:清心的重要
經文中彼得和約翰的表現其實在對比馬利亞的清心。首先,馬利亞的順服的態度對比了兩個門徒互相爭競的心。彼得和約翰聽到空墳的消息,立刻就跑去墓地。不過他們的行動並不一致,總是一個先、一個後。約翰比彼得先跑到墓地,不過沒有進人墓穴。彼得比約翰遲到,卻較大膽地走進墓穴。約翰見彼得進了去,於是也進了去。這樣的描述除了令人感到他們不一致外,還有一種爭競的感覺。門徒之間一直都有爭競之心,我們還記得他們曾爭論過誰為大,耶穌為門徒洗腳,很可能就是要處理他們這個問題。
爭競和競爭是有分別的。競爭是從一件事去比較:例如兩間飛機廠各自設計他們的飛機去爭取客戶去購買、或者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競技,比較的結果會帶來進步,所以我們說有競爭才有進步。不過爭競卻是從自身的好處去比較:例如工作中一些權力鬥爭、或者地位比較。這種比較的結果反而影響人對事的專注,擾亂了原來的方向。彼得和約翰出現的爭競,令他們在乎誰跑得快、或者誰大膽,卻忽略了重要的問題:主耶穌在哪裡?
馬利亞三次問耶穌在「哪裡」,兩個門徒卻不去問這個問題,他們看見耶穌不在,就回家去了。基督徒的人生若有太多的比較、抱著爭競的心,同樣容易忽略去問:「主耶穌在哪裡?」「清心」的重要性,就是止息人爭競的心,使人全然順服上帝。
「清心」另外一個重要性,就是使人在世俗的迷惑中不致失去方向。早前寫按牧專文的時候,看了幾本威廉文寫的教牧書籍。他在書中說:「我們是怎樣看事物的?我們看到甚麼似乎跟我們腦袋中的存有的範本有關連。當一個視像經過我們的視覺神經傳到腦袋後,我們的腦袋就會基於從前的視覺經驗篩選和配對,直到找到符合的範式,我們就會說出那是甚麼。只要我們曾經見過一棵樹,我們以後每看見一棵樹就能說,我看見一棵樹!」不過,如果那個視像不能與我們從前的經驗吻合,找不到配對,我們就會為所見到感到茫然,陷入疑惑之中。
耶穌復活是彼得、約翰和馬利亞都沒有經歷過的事。他們看見空墳的景象,自然就在他們的經驗中篩選配對,希望能夠理解。馬利亞最初看見墳墓的石頭挪開了,她即時得出的理解,就是耶穌給人搬走了。後來約翰望入墳墓裡,見到細麻布放在一旁,應該顯示耶穌未必只是給人搬走那麼簡單。到彼得走進墓穴,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是分開放的,跡象就更顯示這是出於自行鬆綁的機會更大一些。問題是死人復活對他們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他們無法超越他們的理性。本來彼得和約翰應該掌握了最多耶穌復活的證據,卻受限於自己的理性,最終相信了馬利亞的想法:耶穌給人移走了。
我們很多時候同樣要經歷門徒的困惑和限制。一方面我們都願意遵行上帝的道,但另一方面又確實為甚麼是上帝的心意苦惱。門徒有不明白聖經的時候,我們不明白的時候就更多,所以我們倚靠世俗理性去判斷的時候一定多過我們運用屬靈辦別能力的時候。在神學院的時候聽一些同學蒙召的見證,不少都經過一番掙扎角力,死去活來的才決定入神學院。曾經我會為他們的經歷感到奇怪,甚至不以為然。不過想清楚,或者他們的掙扎是最自然不過,確認上帝的呼召,就是要經過一段被世俗理性纏繞的困惑時期,而他們能夠持定方向,正好說明他們都是清心的。只有一份清心,才能使人在世俗的迷惑中不致失去方向。
因為彼得和約翰不如馬利亞的清心,所以當他們分心在彼此之間的爭競、視野又受世俗理性所限制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不能聚焦在主耶穌身上,也令他們在屬靈的事上缺乏堅持。本來在墓前多等一會,就可以見到主耶穌,他們卻錯失了機會。後來他們最終還能見到復活的主,所以他們大概都是清心的人,可是這也顥出,我們的心一刻的不純淨,都攔阻我們見主的面。人非清心,不能見主。這是「清心」最重要的地方。
應用:如何學習清心
我們不是生下來就清心,所以我們要學做一個「清心」的人。《雅各書》4:8說:「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必親近你們。」要親近上帝,首先就是要有潔淨的手、清潔的心。在雅各書中,「潔淨的手」特別就是指到不去彼此爭競,成為一個謙卑的人。所以學習清心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謙虛。
大家都認識林肯這個人,他是美國第16任總統。未當總統之前,他在一個小鎮裡當律師。那時他的生意不理想,並且債台高築。就在那時有人用很高的報酬,請他到一個城市去為一宗大型版權糾紛打官司。他認為這是他翻身的機會,所以他全力為這場官司做準備。當他到了城市,令他十分失望的是帶領整個律師團的另有其人,是一個頗有知名度的律師,名叫斯坦頓。斯坦頓看見林肯的模樣,就說:「我不會和這麼笨手笨腦的大猩猩合作的!」結果,整個訴訟過程林肯沒有說一句話的機會。
後來官司打贏了,林肯得到原先擬定的酬勞。他就用這筆錢還清債務,轉而投身政界,最後還當選總統。林肯成為總統後,向他批評得最尖銳的,正是當年的斯坦頓。不過對於斯坦頓,林肯最記在心中的,是他在法庭上細密的心思。於是,當他要任命國防部長的時候,他選擇了斯坦頓。後來林肯遇刺,彌留的時候,站在他身旁的哀傷流淚的,正是斯坦頓。學習謙虛,因為這樣做你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些事,比起與人爭競有更大價值。
要親近上帝,除了要有潔淨的手之外,就是要有個清潔的心。在雅各書中,清潔的心是指心懷二意的人要變成專心一意的人。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只隨從世俗的取向。所以學習清心第二步是學習持定信念。
18世紀有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十多歲就開始創作歌劇,25歲時的作品已在英國皇家劇院上演,2年後成為當時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作曲家,有人會為爭看他的歌劇而大打出手。不過幾年後聽眾的口味轉變,喜歡了流行音樂,但他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這執著令他的生活開始出現困難。在重重壓力下令他中風,右手變乎癱瘓,病癒後日子也不好過,負債纍纍。儘管不斷失敗,但他仍堅持創作。就在幾乎找不到出路的時候,他的朋友把聖經的經文組成了一部音樂劇的歌詞,請他為此作曲。這些歌詞給他帶來希望,令他創作靈感泉湧,他花了23天譜上旋律,然後在都柏林公演。這個歌劇最終成為他巔峰的作品,並成功地扭轉了當時的品味。這位音樂家的名字叫亨德爾,而那部為他帶來希望,重燃他生命之火的音樂劇叫做《彌賽亞》,今日仍然是一部經典。剛才提過那首《甜甜廿四味》最後一段是這樣的:「人人問我為何如此,但有苦茶先喝完。廿四味,真下,甘甘地,心頭似蜜甜。」學習持定信念,就像學飲苦茶,苦盡甘來。
當然,清心的學習也是靈修的學習。一個穩定的靈修習慣,必然是培養清心的生命重要的元素。初期教會信徒極為看重靈修,有些人把靈修看得比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重要。第四世紀就出現一些沙漠修士,他們甘願選擇離開繁華鬧市,退居沙漠,過著極度刻己的苦修生活。全盛時期最少有二百萬信徒進行沙漠苦修,他們認為這樣的靈修是在實踐信仰,追求靈魂的潔淨。長期遠離社區的靈修今日已很少教會會鼓勵,不過當日沙漠修士的心境對比今日我們靈修的心態,卻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不單是說我們用多少時間去靈修這個量的問題,也反省靈修是生活的點綴還是生活的必需這個質的問題。我也不是把矛頭指向大家,而是我也問自己,會不會有時把事奉看得比靈修更重要?做一切以先,我會不會先關心:「主耶穌在哪裡?」他在我心裡嗎?
總結
復活的主向清心的人顯現,我願意你和我都成為清心的人。